•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教学 政治

¥398.00

305 人已学

章节目录

收藏
  • 1.整体规划
  • 1.1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规划
  • 1一 课程改革背景免费
  • 2二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 3三 课程的继承与发展
  • 4四 课程的创新与重构
  • 1.2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一)
  • 1一 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1)
  • 2二 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2)
  • 3三 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3)
  • 4应对合格性考试的教学策略
  • 1.3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二)
  • 1一 应对选择性考试的教学策略(1)
  • 2二 应对选择性考试的教学策略(2)
  • 3三 应对选择性考试的教学策略(3)
  • 4四 应对选择性考试的教学策略(4)
  • 2.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 2.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 1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精髓(1)
  • 2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精髓(2)
  • 3三 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师提出的要求
  • 4四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政治认同
  • 1一 政治认同素养的表现
  • 2二 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
  • 3三 政治认同素养的测试(1)
  • 4四 政治认同素养的测试(2)
  • 2.3《经济与生活》中的科学精神
  • 1一 政治认同素养的表现
  • 2二 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
  • 3三 政治认同素养的测试(1)
  • 4四 政治认同素养的测试(2)
  • 2.4《经济与生活》中的科学精神
  • 1一 科学精神素养的表现
  • 2二 科学精神素养的培育
  • 3三 科学精神素养的测试(1)
  • 4四 科学精神素养的测试(2)
  • 2.5《政治与法治》中的公共参与
  • 1一 如何理解公共参与
  • 2二 如何衡量公共参与
  • 3三 “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落地实施
  • 4四 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具体路径
  • 2.6《政治与法治》中的法治意识
  • 1一 法治意识素养的目标
  • 2二 如何衡量法治意识
  • 3三 深刻理解教材的三大主题
  • 4四 主题2和主题3分析
  • 2.7《哲学与文化》中的科学精神
  • 1一 科学精神概念的界定和意义
  • 2二 科学精神的教育内容(1)
  • 3三 科学精神的教育内容(2)
  • 4四 科学精神的教育路径
  • 2.8《哲学与文化》中的政治认同
  • 1一 政治认同素养的表现
  • 2二 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
  • 3三 政治认同素养的测试(1)
  • 4四 政治认同素养的测试(2)
  • 3.模块教学总体特色及要求
  •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特色(上)
  • 1一 学科素养要求(1)
  • 2二 学科素养要求(2)
  • 3三 教材内容安排(1)
  • 4四 教材内容安排(2)
  •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特色(下)
  • 1一 教学议题设计(1)
  • 2二 教学议题设计(2)
  • 3三 课例分析
  • 4四 考试命题视角
  • 3.3《经济与社会》模块特色(上)
  • 1一 学科素养要求
  • 2二 课例分析
  • 3三 教材内容安排(1)
  • 4四 教材内容安排(2)
  • 3.4《经济与社会》模块特色(下)
  • 1一 教学议题设计
  • 2二 课例分析
  • 3三 考试命题要求(1)
  • 4四 考试命题要求(2)
  • 3.5《政治与法治》模块特色(上)
  • 1一 总体教材结构
  • 2二 总体教学目标
  • 3三 总体教学方式(1)
  • 4四 总体教学方式(2)
  • 3.6《政治与法治》(下)
  • 1一 围绕议题,紧抓主线
  • 2二 建构体系,把握重点
  • 3三 有序推进,注重逻辑
  • 4四 改进方法,讲求策略
  • 3.7《哲学与文化》模块特色(上)
  • 1一 模块基本性质
  • 2二 总体教材结构
  • 3三 总体教学目标
  • 4四 总体教学方式
  • 3.8《哲学与文化》模块特色(下)
  • 1一 紧抓模块主线,读透课标议题
  • 2二 把握教材体系,落实重点内容
  • 3三 强化辨析过程,教师心中有人
  • 4四 积极价值引领,教育思中有魂
  • 4.学业质量与考试评价
  • 4.1学业质量内涵与水平
  • 1一 新课程标准的两大特色
  • 2二 高中学业质量水平的基本内容
  • 3三 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基本内容
  • 4四 准确理解思想政治学业质量水平必须要把握好的几组关系
  • 4.2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
  • 1一 学业质量水平考试对试题立意有何要求
  • 2二 学业质量水平考试对试题情境有何要求
  • 3三 学业质量水平考试对试题设问有何要求
  • 4四 学业质量水平考试需要怎样的考试评价体系
  • 5.高考真题讲解
  • 5.1.2019年真题讲解(上)
  • 1一 总体评价
  • 2二 具体评价(1)
  • 3三 具体评价(2)
  • 4四 教学启示
  • 5.2.2019年真题讲解(中)
  • 1一 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1)
  • 2二 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2)
  • 3三 教学启示
  • 4四 坚持素养立意的考查方向
  • 5.3.2019年真题讲解(下)
  • 1一 以稳定为准心、以创新为追求
  • 2二 注重逻辑引领,凸显现代思维教学启示
  • 3三 教学启示(1)
  • 4四 教学启示(2)
  • 5.4近三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分析
  • 1一 选择题特点分析
  • 2二 非选择题特点分析(1)
  • 3三 非选择题特点分析(2)
  • 4四 对《经济生活》复习备考的启示
  • 5.5近三年高考政治生活试题分析
  • 1一 选择题特点分析(1)
  • 2二 选择题特点分析(2)
  • 3三 非选择题特点分析
  • 4四 对《政治生活》复习备考的启示
  • 5.6近三年高考生活与哲学试题分析
  • 1一 选择题特点分析
  • 2二 非选择题特点分析(1)
  • 3三 非选择题特点分析(2)
  • 4四 对《生活与哲学》复习备考的启示
  • 5.7近三年高考文化生活与开放性试题分析
  • 1一 《文化生活》选择题特点分析
  • 2二 《文化生活》非选择题特点分析
  • 3三 对解答《文化生活》试题的启示
  • 4四 开放性试题特点分析
  • 5.8 2020年高考全国卷思想政治试题预测分析
  • 1一 命题风格(1)
  • 2二 命题风格(2)
  • 3三 命题形式
  • 4四 命题内容
  • 6.新教材重点难点解读
  • 6.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难点解读(上)
  • 1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教材内容结构和教学重难点
  • 2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重难点教学(1)
  • 3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重难点教学(2)
  • 4四 课例分析
  • 6.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难点解读(中)
  • 1一 第一课第一个重难点问题分析
  • 2二 第一课第二个重难点问题分析
  • 3三 第二课的重难点问题分析
  • 4四 课例分析
  • 6.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难点解读(下)
  • 1一 第三课第一个重难点突破
  • 2二 第三课第二个重难点突破
  • 3三 第四课的重难点问题分析
  • 4四 课例分析
  • 6.4《经济与社会》重难点解读(上)
  • 1一 《经济与社会》模块的教材逻辑和重点
  • 2二 《经济与社会》模块的教材难点
  • 3三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例
  • 4四 《经济与社会》模块的教学建议
  • 6.5《经济与社会》重难点解读(中)
  • 1一 课标内容要求和知识结构梳理
  • 2二 教材内容分析
  • 3三 课例展示
  • 4四 教学设计建议
  • 6.6《经济与社会》重难点解读(下)
  • 1一 课标内容要求和知识结构梳理
  • 2二 教材内容分析
  • 3三 课例展示
  • 4四 教学设计建议
  • 6.7《政治与法治》重难点解读(上)
  • 1一 模块简介
  • 2二 重难点的确定
  • 3三 重难点突破(1)
  • 4四 重难点突破(2)
  • 6.8《政治与法治》重难点解读(中)
  • 1一 法治政府建设的意义
  • 2二 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 3三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
  • 4四 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6.9《政治与法治》重难点解读(下)
  • 1一 课标内容要求
  • 2二 知识结构梳理
  • 3三 教材内容分析
  • 4四 教学设计建议
  • 6.10《哲学与文化》重难点解读(上)
  • 1一 把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的地位,明确其教学目标
  • 2二 把握教材文本内容
  • 3三 把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突破路径
  • 4四 课例简评
  • 6.11《哲学与文化》重难点解读(中)
  • 1一 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的地位
  • 2二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建议(1)
  • 3三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建议(2)
  • 4四 课例分析
  • 6.12《哲学与文化》重难点解读(下)
  • 1一 把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的地位
  • 2二 把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前后知识的关系
  • 3三 浅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教学建议
  • 4四 课例分析
  •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设计与分析之——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 1一 教材内容分析
  • 2二 教学设计示例
  • 3三 教学课例欣赏
  • 4四 教学设计赏析
  • 6.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与分析之——伟大的改革开放
  • 1一 教材内容分析
  • 2二 教学设计示例
  • 3三 教学设计意图
  • 4四 教学课例欣赏
  • 6.15《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与分析之——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 1一 教材内容分析
  • 2二 教学设计示例
  • 3三 教学设计意图
  • 4四 教学课例观看
  • 6.16《政治与法治》教学设计与分析之——法治政府
  • 1一 教材内容及课标要求
  • 2二 教学设计(1)
  • 3三 教学设计(2)
  • 4四 进阶训练
  • 6.17《政治与法治》教学设计与分析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一 教材内容及课标要求
  • 2二 教学设计(1)
  • 3三 教学设计(2)
  • 4四 进阶训练
  • 6.18《政治与法治》教学设计与分析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1一 课标解读和教材分析
  • 2二 教学设计(1)
  • 3三 教学设计(2)
  • 4四 课例欣赏
  • 6.19《哲学与文化》教学设计与分析之——社会历史的发展
  • 1一 课标解读
  • 2二 理论学习
  • 3三 教材分析
  • 4四 教学设计
  • 6.20《哲学与文化》教学设计与分析之——运动的规律
  • 1一 教学过程设计(1)
  • 2二 教学过程设计(2)
  • 3三 教学过程设计(3)
  • 4四 教学过程设计(4)
  • 6.21《哲学与文化》教学设计与分析之——社会历史的主体
  • 1一 学业质量要求
  • 2二 教学过程设计(1)
  • 3三 教学过程设计(2)
  • 4四 教学过程设计(3)
  • 课程介绍
  • 章节目录
  • 配套资源
  • 作业练习

机构介绍

贝壳网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依托三十五年的资源优势,倾心打造K12精准教育互动平台——贝壳网,是基于互联网生成、聚合、发布优质教育资源的解决方案。

课程评价 (4.0)

    仅显示有评语的评价